“在实践大地上书写青春担当” —— 记物电学院2025“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wdAdmin发布时间:2025-09-23浏览次数:10

在实践大地上书写青春担当 ——

记物电学院2025“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暑期,我院团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核心主题,精心统筹、周密部署,组织学工办辅导员及学代表围绕理论宣讲、爱国教育、文化传承、科技助农、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向开展实践活动 “筑梦扬帆计划” 专项行动。自活动启动以来,学院团委组织4支实践队员分赴省内外、深入基层社区、深入田间地头,以火热的热情投身基层实践,充分展现了我院青年学子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答卷。

在乡村振兴一线,由辅导员樊小灵老师带领的“凉山彝蕴,薪火相传” 实践团队深入凉山州越西县,通过 “互联网 + 农业” 的新模式,帮助当地特产打通线上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让 “大山里的好物” 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团队还前往凉山州脱贫攻坚博物馆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院深刻感悟彝族文化的深厚根脉。队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真切体会到凉山州发展的不易与辉煌,进一步坚定了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信念。

在科技与精神传承领域,由辅导员龙星岑老师带领的“裂变方程式” 实践团队同样交出了精彩答卷。团队走进九〇九基地,通过实地参观与调研,触摸核裂变技术发展的 “历史厚度”,感受我国核工业起步与发展的艰辛历程;走进核聚变博物馆,结合前沿展品与专业讲解,展望核能源未来发展的 “未来广度”,深化对清洁能源发展趋势的理解;通过专访郑洪龙老师,倾听核工业人扎根岗位、默默奉献的故事,深刻感悟核工业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 “精神高度”。

在民族团结与文化探寻方面,由辅导员石明星老师带领的“五彩缤纷” 实践团队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为实证研究起点,充分利用博物馆宏伟的建筑构造、丰富的藏品资源及现代化展览技术,系统梳理贵州省多民族构成的复杂性与独特性,为理解民族文化交融互鉴的历史脉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社区服务的“民生课堂”上,由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安晓军老师带领的“屏民日志”实践团队以“精准服务、温情落地”为宗旨,化身 “暖心陪伴者”与“需求调研员”:一方面通过上门陪伴、帮做家务、维修家电等贴心服务,为独居、高龄老人送去关怀;另一方面围绕居住环境、医疗保障、经济来源等核心议题,开展细致的问卷调研与访谈,精准记录社区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新天社区,团队则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开设趣味物理课堂—— 借助简易发电装置、光学小实验等器材,引导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索科学奥秘。从关爱银发群体到助力青少年成长,“屏民日志” 实践团队的行动让社会实践既有“民生温度”,更具“实践深度”,真正做到了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除上述专项实践团队外,我院广大青年学子还主动奔赴基层各条战线,在社会大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综合素养。其中,既有投身爱心暑托、成都世运会的志愿者,用真诚服务传递温暖;也有聚焦三线建设文化、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传承者,用行动守护红色记忆;还有依托“逐梦扬帆计划” 参加夏令营的践行者,在交流学习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堂生动的行走“大思政课”。通过此次实践,我院青年学子不仅读懂了 “国情” 的丰富内涵,更理解了 “民生” 的现实意义。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暑期社会实践为重要载体,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让青春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撰稿:安晓军   审稿:晋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