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5 日至 9 日,四川轻化工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五彩缤纷” 实践团队赴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文化体验等形式,探寻民族根脉,共筑团结之基。
本次实践活动以“探寻民族根脉,共筑团结之基” 为主题,聚焦贵州省多民族聚居的地域特色。贵州聚居着汉族、苗族、布依族等 18 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交融格局。实践团队选定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和安顺市平坝区天龙屯堡为核心实践地。
7 月 6 日,实践团队首先来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在 “历史印记” 展区,苗族迁徙古画、水族水书古籍、彝族毕摩法器等文物,共同构成了各民族共同开拓贵州大地的历史长卷。团队还重点考察了布依族与汉族合建的水利设施模型,以及 “大美不言” 展厅中文化交融的展品,如苗族百鸟衣上融合汉族吉祥纹样的刺绣等。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馆内常年举办 “民族文化进校园”“非遗传承人共研工坊” 等活动,已成为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7 月 7 日,实践团队前往安顺市平坝区天龙屯堡。这座由明代汉族移民建立的村落,完整保留了明代汉族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共生的独特样本。队员们发现,屯堡文化呈现出鲜明的交融特征,建筑既保留江南木雕的精致,又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的石头工艺;居民身着的凤阳汉服上,点缀着苗族银饰的纹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屯堡地戏,在表演内容与形式上吸收了布依族傩戏的元素。此外,团队还深入平坝区乡村,走访多民族聚居村寨,看到汉族村民与苗族、布依族同胞共同经营的民宿、餐馆生意红火,直观感受到民族团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理解了贵州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意义,坚定了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