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彭映铨,男,理学博士,讲师,现任职于四川轻化工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7年6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20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理论物理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24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6篇;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二等奖学金,北京师范大学 2023 年研究生学术创新奖。
教育经历
2020.09-2024.06: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博士
2017.09-2020.06: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硕士
2013.09-2017.06:太原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学士
工作履历
2024.06 - 至今:四川轻化工大学,讲师
研究领域
(一)粒子物理唯象学:暗物质理论,正反物质不对称,中微子物理,量子色动力学;
(二)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
文章专著/教材
1、论文情况:
[1] Wei Chao, Ying-Quan Peng(共同一作). Majorana Majoron and the Baryon Asymmetry of the Universe,arXiv:2311.06469[hep-ph]].
[2] Hai-Jun Li, Ying-Quan Peng(共同通讯作者), Wei Chao and Yu-Feng Zhou. Light QCD axion dark matter from double level crossings, Phys.Lett.B 849 (2024) 138444.(SCI)
[3] Hai-Jun Li, Ying-Quan Peng, Wei Chao and Yu-Feng Zhou.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triggered by QCD axion bubbles, Commun.Theor.Phys. 76 (2024) 5, 055405. (SCI)
[4] Wei Chao, Mingjie Jin, Hai-Jun Li, Ying-Quan Peng (共同一作)and Yue Wang. Axion-like Dark Matter from the Type-II Seesaw Mechanism, Phys.Rev.D 109 (2024) 11, 115027.(SCI)
[5] Wei Chao, Mingjie Jin, Ying-Quan Peng(共同一作). Directly detecting sub-MeV dark matter via 3-body inelastic scattering process, Phys.Rev.D 107 (2023) 9, 093009.(SCI)
[6] Ying-Quan Peng, Mao-Zhi Yang. Study of semileptonic decay of Bs ® Fl l
in QCD sum rule, Commun.Theor.Phys. 72 (2020) 9, 095201. (SCI)
[7] Ying-Quan Peng, Mao-Zhi Yang. Form factors and decay of Bs ® J / YF
from QCD sum rule, Mod.Phys.Lett.A 35 (2020) 22, 2050187. (SCI)
主要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与暗物质相关的新物理研究,2022.01-2025.12,60万元,参与(第一参与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TeV新物理、对称性自发破缺与重子数不对称的起源,2018.01-2021.12,56万元,参与(第二参与人).
授权专利
[1] 北京师范大学 2023 年研究生学术创新奖.
[2] 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研究生学业二等奖学金.
[3] 北京师范大学2022年研究生学业三等奖学金.
编辑: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