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电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项、青年科学基金2项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9-23浏览次数:731

2022年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院获批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直接经费资助171万元。获资助项目数量创物电学院历年新高,这既是我院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获批经费的历史性突破,又是物电学院坚持研学结合、研教一体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截图.jpg

                                                                                                                                              

杨剑波.png


 杨剑波教授获批的“抽注水多层同心球中子能谱n-γ射线联合反演方法研究”项目是他第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该项目主要针对自研制的抽注水多层同心球中子能谱测量仪器,解决如何消除响应函数矩阵在低能区的重叠现象,是前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延伸。

杨剑波教授主要从事核分析方法、核辐射探测技术、核仪器设备开发、计算机及应用等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2项)、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研究项目、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等项目20余项,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 36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参编教材2部。】


谢涛.png


谢涛博士获批的“托卡马克二维微观撕裂模气球理论研究”项目主要以二维气球理论为框架,研究托卡马克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对等离子体约束性能起关键作用的二维微观撕裂模的驱动机制。研究成果将揭示此模式的物理成因,以及其诱发的湍性麦克斯韦协强对微湍流抑制的机理和物理内涵。

谢涛博士毕业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此后曾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入职四川轻化工大学物电学院,并于2019年赴美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谢涛博士长期从事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Physics of Plasmas》,《Nuclear Fusion》,《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和《物理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郑洪龙.png


郑洪龙博士获批的“碲锌镉阵列探测的层析γ扫描图像快速重建方法研究”项目主要针对放射性废物桶快速层析γ检测且高质量成像的科学问题,将研究层析γ扫描快速检测系统模型、碲锌镉阵列γ能谱响应机制及效率刻度模型、基于压缩感知和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研究成果将有效提高放射性废物桶层析γ检测效率和图像重建质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的瓶颈问题,促使该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实际应用。

郑洪龙博士主要从事核辐射探测与分析、辐射防护设计、放射性废物货包γ无损检测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授权或受理发明专利5项。曾经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工作,具有丰富的核能工程与核技术应用实践经验,获得2021年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讲课比赛一等奖,指导的2022届本科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刘崎.png

刘崎博士获批的“Singer差集自注意力机制时间编码成像新方法研究”项目主要针对核安全领域快速准确定位辐射热点中现有射线成像技术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拟通过研究新型准直器编码方法和自注意力机制图像重建算法实现辐射热点的全空间快速高分辨率定位,研究成果对提升我国核安全辐射热点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刘崎博士主要从事核辐射探测与成像系统研发、方法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Springer出版社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3篇,授权/受理发明专利3项。】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不断培育建设科研团队,营造科研氛围、激发科研积极性。此次项目申报过程中,学院精心谋划、周密布置,先后通过申报动员、专家辅导、打磨项目、严把形式等方式提升申请质量。今后,我院将以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为契机,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力争取得更多科研立项与成果产出,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谨此,向获得资助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祝贺!

 


编辑:admin